青陽縣2014—2015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施方案
青陽縣教育局
青教人〔2014〕120號
關于印發(fā)《青陽縣2014—2015學年度
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中心小學、初中、縣直屬學校:
現(xiàn)將《青陽縣2014—2015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施方案》印發(fā)給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
青陽縣教育局
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抄送:池州市教育局師訓中心、九華山風景區(qū)教育局、縣職教中心
青陽縣2014—2015學年度中小學教師
全員培訓實施方案
根據(jù)省教育廳《關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皖教師〔2011〕16號)、《安徽省2014—2015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指導方案》、《池州市2014—2015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施方案》要求,2014—2015學年度組織實施青陽縣中小學教師“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為增強培訓針對性,提高培訓實效性,有效提升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質量,特制訂本方案。
一、培訓任務
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聚焦“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目標,引導全體中小學教師重點學習重要的和新出臺的師德規(guī)范與法律法規(guī),全面提高教師依法執(zhí)教的意識與能力,參加“有效教學模式”主題培訓,著力提升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yǎng)和有效教學能力。
二、培訓對象
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學全體在職教師及有關教育機構在職教師。
三、培訓時間
(一)培訓階段
1.啟動時間。2014年6月—7月。圍繞培訓目標和任務,分學段、分學科開展培訓調研活動,制訂區(qū)域本學年度全員培訓計劃和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骨干教師研修提高三類培訓實施方案。
2.培訓實施。2014年7月—2015年5月。其中,新任教師崗前培訓、骨干教師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訓環(huán)節(jié)在雙休日進行,在職教師崗位培訓的集中培訓環(huán)節(jié)與送培送教相結合。
(二)培訓學時
1.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培訓學時不少于120學時。其中,集中培訓不少于60學時,師徒結對或“影子教師”跟崗研修不少于60學時。
2.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培訓學時不少于72學時。其中,高中教師集中培訓或遠程培訓36學時,校本研修36學時;初中教師集中培訓或遠程培訓36學時,校本研修36學時;小學教師遠程培訓30學時,集中培訓、送培送教和校本研修42學時。
3.骨干教師研修提高。集中培訓環(huán)節(jié)不少于72學時,并進行不少于1個月的校本研修(行動研究)。
四、培訓目標與內(nèi)容
(一)師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幫助教師掌握《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通知》和《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安徽省中職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等要求,牢固樹立職業(yè)理想,自覺踐行師德規(guī)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幫助教師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重要規(guī)定,切實增強教師依法執(zhí)教的意識與能力。
(二)業(yè)務培訓
1.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幫助新任教師了解教師專業(yè)標準,掌握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工作常規(guī)、班級工作常規(guī)和學生管理規(guī)范要求,具備基本的教學技能和班級管理技能、學生教育與管理技能,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學習:現(xiàn)代教學理論與學生為本,教師專業(yè)標準與學科課程標準,德育工作常規(guī)與學生教育,班級工作常規(guī)與學生管理,教學工作常規(guī)與學科教學技能等。
2.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幫助在職教師了解現(xiàn)代教學理論,掌握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模式理論和方法,提高分析、診斷、研究和指導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全面發(fā)展。重點學習:現(xiàn)代教學理論與學生為本,有效教學與教學模式選擇,以學定教與“先學后教”模式應用,以教導學與“先教后學”模式應用,學科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典型案例研修等。
3.骨干教師研修提高。幫助骨干教師系統(tǒng)總結教育教學實踐經(jīng)驗,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和培訓、指導青年教師能力,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師全員培訓中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重點學習:現(xiàn)代教學理論與學生為本、高效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有效對策,現(xiàn)代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知識和方法,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開發(fā)、應用和評價研究,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校本研修及教育教學研究等。
五、培訓實施
“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執(zhí)行以下要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和“骨干教師研修提高”參照執(zhí)行。
(一)培訓模式。集中培訓、遠程培訓和校本研修相結合,培訓研修與“送培到縣”、“送教下鄉(xiāng)”相結合。繼續(xù)實行分類培訓模式。培訓總學時為72學時,其中,高中教師培訓采用“集中或遠程+校本”模式,集中培訓或遠程培訓36學時,校本研修36學時;初中教師培訓采用“集中或遠程+校本”模式,集中培訓或遠程培訓36學時,校本研修36學時;小學教師培訓采用“遠程+集中或送培送教+校本”模式,遠程培訓30學時,集中、送培送教和校本研修42學時。以問題為中心、案例為載體,采取參與式、案例式、情景式、探究式等多種方法組織開展培訓研修活動,落實問題討論、互動交流、過程體驗和實踐模擬等培訓活動。
(二)培訓方式
1. 遠程培訓。線上學習與線下研修相結合,采取課程學習、在線答疑、互動交流和跟進指導等方式,以“案例式”培訓為主,進行培訓專題的自主學習和典型課例的分析研討活動,著力觀念轉變和知識更新。建立線上學習與線下研修“雙線并行”的管理體系,以縣為單位,分學段、分學科組成線上網(wǎng)絡班級,由承辦培訓項目的遠程培訓機構成立學科、班級輔導團隊進行教學管理,依托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組織實施;以學校(中心校)為單位,組成線下研修班級,由校長任班主任,在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進行組織管理。
(1)遠程學習任務單。通過參訓教師個人主頁生成任務單。引導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按學習流程認真完成每個環(huán)節(jié)(或每門課程)的資料閱讀、視頻觀看、問題提交、話題研討、在線作業(yè)和線上考試等任務。
(2)線下研討。各校做好研討記錄,包括研討話題、討論發(fā)言稿、線下研討小結、研討效果反饋等。
2. 送培送教。采用基于學科、巡回送教的方式,市組織省培訓講師團“送培到縣”(初中)、縣組織市名師講學團“送教送教”(小學),“送教”以“情景式”培訓為主,開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學、導師點評和交流研討等活動,通過過程體驗,務實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著力反思實踐和問題解決?!八团唷?以“參與式”培訓為主,進行培訓專題的重點內(nèi)容指導、遠程學習的方法輔導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導,通過問題討論,引導問題發(fā)現(xiàn)和提出,引領問題分析和診斷,著力要點掌握和技能提升。
3. 校本研修。在學校(中心校)的組織下,以學科組(或備課組)為單位,以“探究式”培訓為主,進行培訓教材研讀、遠程培訓線下集中研討、有效學習指導和崗位實踐等研修活動;成立學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學科指導團隊,指導有效實踐,著力實踐改善和經(jīng)驗提升。校本研修總體要求:
(1)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側重于師徒結對或“影子教師”跟崗研修,觀摩教育教學活動,匯報教育教學實踐;學校有新教師公開課教案、集體評課、議課記錄
(2)培訓教材學習經(jīng)驗交流。每學年至少有2次經(jīng)驗交流會,學校有會議錄、交流發(fā)言稿。
(3)教育教學活動。學校開展教研活動、以課例研修為重點,以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技能訓練為方式,包括教學與學習活動設計、實施、評價、改進四個主要方面的過程或環(huán)節(jié)。學校有活動記錄
(4)骨干教師研修提高,側重于學科教學與指導行動研究。學校有骨干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示范課、指導年輕教師教研活動)記錄。
(三)培訓考核。建立健全、優(yōu)化細化教師培訓學年度考核制度,堅持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并重,以觀念轉變、理念更新、知識重構、技能提升、問題解決和行為改進為考核內(nèi)容,以參訓教師的主要任務為評價依據(jù)。
六、培訓報名及收費
1、以學校(鄉(xiāng)鎮(zhèn)以中心校)為單位匯總上報至縣教師進修學校(報名表見附件),將報名電子檔數(shù)據(jù)和紙質表格于8月5日前報至縣教師進修學校(郵箱:qysxun@163.com)。報名費在教師進修學校統(tǒng)一開票后,由各單位轉賬。
2、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收費標準嚴格執(zhí)行安徽省物價局、財政廳《關于印發(fā)(安徽省培訓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皖價費[2003]243號)規(guī)定。高中、初中教師年度繼續(xù)教育遠程培訓(集中培訓)36學時/年,收費為2.5元/學時,計90元/年;校本培訓36學時,折算學時收費,計15元;省教育廳確定的校本培訓用書教材費54元;合計159元/年。小學教師年度繼續(xù)教育遠程培訓30學時/年,收費為2.5元/學時,計75元/年;集中培訓、送培送教及校本培訓42學時,折算學時收費,計18元;省教育廳確定的校本培訓用書教材費54元;合計147元/年。培訓費用??顚S?,教材費據(jù)實收取,接受審計。
七、培訓管理
(一)加強培訓團隊建設和培訓資源建設。縣遴選、推薦教師培訓教學專家,參加省級培訓講師團,調整和組建縣級名師講學團。
(二)加強培訓項目管理。實行培訓計劃和方案審批制度。2014年7月底前,縣制訂培訓方案,2014年8月底前中小學校制訂校本研修方案。各學校培訓實施方案報縣教師進修學校審定,經(jīng)審定后的培訓實施方案報縣教育局、市師訓中心備案。
(三)加強培訓業(yè)務指導。落實培訓需求調研制度,科學研制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培訓者集體備課制度,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圍繞學年度培訓主題,縣組織實施教師培訓團隊研修項目,提高培訓管理者、教師培訓者和校本研修指導教師高質量地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的能力水平。
(四)加強過程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h教育局組織專家團隊,適時開展校本培訓實施及管理工作的檢查、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強化培訓質量監(jiān)控,不斷改進培訓工作。各中小學校要以制度創(chuàng)新和務實考核為重點,強化校本研修過程管理,提高校本研修實效。
實行培訓質量監(jiān)測制度,縣教師進修學校聘請教師全員培訓質量監(jiān)測員,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自主開展全員培訓質量日常調查和監(jiān)測工作,定期編輯《教師全員培訓質量監(jiān)測月報告》,由縣教育局匯總報市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中心備案。
附件: |
|
|
|
|
|
|
|
|
|
|
||||||||||
青陽縣2014—2015年度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報名匯總表 |
|
|||||||||||||||||||
序號 |
姓 名 |
性別 |
學段 |
學科 |
縣、區(qū) |
工作單位 |
單位或家庭電話 |
手機號碼 |
電子郵箱 |
備注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